無知的革命——The Matrix Revolution

好歹算是看完了The Matrix的第三集,結果是比起第二集還要差勁。第二集尚且可以繼續在Matrix方面故弄玄虛,場面上還有一些電子遊戲的快感。第三集則只能用「每下愈況」、「乏善可陳」、「慘不忍睹」、「黔驢技窮」等字眼去形容。編導們每每以上帝自居,自說自話之餘,卻又未能自圓其說。

混亂的劇情
故事講了三集,電影的編導們只是故弄玄虛,實際上是模稜兩可地建構了一堆繁雜混亂,甚至於自相矛盾的「系統」。於是觀眾們看到的是一場又一場,人類、操作系統(OS)、應用程式(Application)、電腦病毒、錯誤程式的大混戰,簡直比 Bill叔叔的Windows還要多問題。實在很難想像,這樣混亂不堪的電腦世界與人類社會(錫安)是如何運作的。天天打仗,這電腦也要用電,人也是要吃飯的吧?電腦尚且有人類提供能源(為何不用更有效率的核能、太陽能.....?)。可是那不見天日的鍚安城,絕對是個連西北風都沒得喝的地方。最不清不楚的還是「救世主」Neo的身份,究竟他是人類還是電腦程式?或者是人性化了的電腦程式?電影又賣弄善惡的二元論,將邪惡的的Smith和善良的Neo說成是一體的兩面,所以最後Neo犧牲了自己,同時也消滅了Smith。

無知的革命
綜觀人類的歷史,那些被冠以「革命」的東東,多數都是結合了三大原素:一是美好的願望(多是一廂情願的)。二是無知的信念。三是暴力的手段。在我看來,這同時亦是The Matrix系列的主要成份。

先是人類被電腦所奴役,人類被當成了能源電池,生活在電腦虛擬的世界中。少數逃出生天的人類,建立軍隊對抗電腦兵團的襲擊,並派出一些異能人進入Matrix的世界,希望把人類從Matrix的虛擬中解放出來。第二集的故事透露了似乎所有事物,包括錫安,都是電腦的設定。所謂的祭師、救世主、預言等等不過是一早被設定的人物與情節。第三集救世主Neo在「信念」的帶領下,打敗了邪惡的Smith,為電腦與人類帶來了「和平」。

最荒謬的是,「革命」完了,人類只能繼續可憐兮兮地窩居於地底。電腦則繼續奴役著那些「願意」留下的人類。其荒謬與混亂的程度,不下於孫中山推翻了滿清,卻又讓位於袁世凱。平民百姓死了不少,世界卻沒有多少實際的改變。多數人只知道仗打完了,終於可以得一喘息。而「革命」的目的是什麼?這目的又達到了與否,卻不再有人去思考。從平民百姓到「救世主」,從頭到尾只知道盲目地「believe、believe 、believe」。所謂的革命、所謂的勇氣、所謂的預言、所謂的承諾、所謂的信念等等,都是命運(電腦)編寫下的一堆堆狗屎,每一個角色都不過是被作弄的木偶。「救世主」Neo按照「命運」安排,與「大壞蛋」Smith同歸於盡,剛好完成了另一個宿命中的循環。一場以無知信念為起點的「革命」,最終以無知為結束。名副其實的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!

後記:
我認為在The Matrix系列的故事裡,唯一從Matrix中醒覺,真正對自身的存在產生知覺的角色,就只有被認定是「邪惡」化身的Smith。對他來說,無論是人類世界,還是電腦世界,都是充滿了黑暗的愚昧,與永恆的奴役。人類與電腦的混戰是相生相長的。根本就沒有什麼救世主,更談不上什麼解放、自由與拯救。只有虛妄的謊言,與愚昧的信念。他只是不安於命運,結果反而變成了最大的罪人。只有他真正覺悟到被命運作弄的痛苦,只有他企圖打破那冥冥之中,不可逆轉的循環。Smith的悲劇,正正反映了那一場場以救世為名的鬧劇,是何等的荒謬與殘酷。

3 comments

  1. 傻貓 says:

    很多事情在最初的時候都純潔美好 ( 例如共產主義, 例如六四 ), 不知怎地, 總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, 最後醜陋得難以面對. 是革命/信念的錯, 還是在當中的人?
    反而電影比較簡單, 由始至終都相信The Matrix 2 及3集的由來,是為了商業因素硬拚出來的結果,那怎會有圓滿的情理. 2/3集跟本不是由來或結果, 而是強加上去的外物.

    題外話 –
    路過的貓在此流連忘返………..又喜又妒.
    喜-得遇高人.
    另外, 拜讀文章, 似又重捨好些年前,自己尚且年青時所追求的感性情懷(當然,一直以來只有追求,從未達到, 現在更老妖怪了 )
    妒 – 高人功力深厚,令人妒羨(特別是電影方面, 對不? ).
    又,留連了一天,讀了幾篇文章, 仍未弄清這裡是否一個公開平台,冒昧留言.

  2. Tale says:

    傻貓,
    謝謝你的欣賞,不過千萬別叫我做高人~嘿嘿 互聯網本來就是開放的,所以即使這裡的文章都是個人意見,都歡迎網友來文流交流 ^_^!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